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 yōu)记精讲:立世处事3大奇书( shū)
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 xìng)的哲理好书 《菜根谭》《围炉( lú)夜话》《小窗幽记》被并称处( chù)世三大奇书。而王家卫导( dǎo)演,亦将这三本书奉为枕( zhěn)边书。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 wàn)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 bǎi)年的历史。著者洪应明,字( zì)自诚,号还初道人,早年热( rè)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 yǐn)山林,潜心读书立文,将自( zì)己的人生体会、读书心得( dé)和生活参悟付诸笔尖,挥( huī)毫泼墨,著了这三百多条( tiáo)错落有致的语录世集。 《围( wéi)炉夜话》是一部富有哲理( lǐ)的劝世之作。本书作者王( wáng)永彬所处的时代是风雨( yǔ)飘摇的晚清,世风日下,人( rén)心不古,作为读书人,王永( yǒng)彬自身有着对政治改良( liáng)与道德重建的思考,也在( zài)探求劝诫世人的方式,《围( wéi)炉夜话》便是他的一种尝( cháng)试。 《围炉夜话》以安身立业( yè)为宗旨,分别从修身、为学( xué)、处世、治家等多个方面,揭( jiē)示人生的内在意义。全书( shū)共有二百二十一则,语言( yán)平实生动,短小精辟,见解( jiě)独到,故而在中国文学史( shǐ)上占有重要地位,流传至( zhì)今。 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 zhōng),这三部奇书以其卓越的( de)智慧、脱俗的品味及隽永( yǒng)深长的意韵,令人感到心( xīn)地宁静澄明。这三大奇书( shū)以哲人式的冷隽针砭时( shí)弊,抨击不良世风,意简意( yì)赅地阐释了修身养性、为( wèi)人处世之哲理。
24.49K
2周前
老舍自传|全集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 zhī)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 y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 jié)’;政府授过他人民艺术家( jiā)称号;朱光潜认为他的小( xiǎo)说屈指可数……。是的,《骆驼祥( xiáng)子》畅销美国,《茶馆》震动欧( ōu)洲,老舍在世界文学中自( zì)有他的地位。人们期望更( gèng)多地了解老舍,了解他的( de)经历、性情、思想、人格……。这就( jiù)需要传记:他传、自传,不止( zhǐ)一种。 《老舍自传》的作者老( lǎo)舍先生著述丰富,文笔生( shēng)动,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 gé)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 jí)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 gòng)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 xǐ)爱。 老舍先生早年经历坎( kǎn)坷,幼时丧父,家境贫苦,正( zhèng)如他的诗中所言:“童年习( xí)冻饿,壮年备酸辛。”但这一( yī)切,并没有妨碍他成长为( wèi)一个幽默风趣、热爱生活( huó)的人。他文字的诙谐泼辣( là),足见其性格的积极乐观( guān)。 但老舍先生作品的价值( zhí)除了文字的俏皮,更体现( xiàn)在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批( pī)判、对弱势群体人道主义( yì)关怀之上。他曾说:“看生命( mìng),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 de)作品才有生命。”即作品的( de)使命是解释生命,记录人( rén)间。 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 shū)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zú)。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xiào)。1924年赴英国。1930年回国,历任齐( qí)鲁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教( jiào)授。1936年发表的《骆驼祥子》,表( biǎo)现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奋( fèn)斗与挣扎,为现代文学目( mù)前杰出作品之一。1950年创作( zuò)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 rén)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 shù)家”称号。1957年写作《茶馆》,为新( xīn)中国成立后杰出话剧作( zuò)品之一。著述丰富,善于刻( kè)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 xīn)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 dài)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 yōu)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cǎi)。
86.01K
2周前
曾师仕强|老子故里》7集
老子(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 yòu)),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 shuō)又称老聃。他是中国古代( dài)著名思想家与哲学家,也( yě)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 jiè)历史文化名人。 老子在函( hán)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 lǎo)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家( jiā)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 yǔ)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 zài)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 jiào)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 de)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 zūn)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 bǎ)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 zi)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 chéng)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 bēi)》,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 shì)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 líng)。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 chú)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 dì)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 lǎo)子作为仙道之祖。老子的( de)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 de)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 guó)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zhì)老死不相往来”。其学说对( duì)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 yǐng)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 yī)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 tā)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 duì)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 fā)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 qiě)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 huà)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yǐng)响。
25.91K
2周前
不灭的灯火|一代人的经( jīng)历,就是一个时代的历史( shǐ)
《不灭的灯火》廖伯逊/著内( nèi)容简介这是一本关于故( gù)乡和乡愁的文章。全书用( yòng)散文的笔法,记录了伟大( dà)时代,礼赞了新中国。随着( zhe)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 duō)人走进了城市,变成了不( bù)折不扣的城里人,在城里( lǐ)的日子思念乡下,回到乡( xiāng)下又迅速回到城市,患了( le)严重的“相思病”,也成了一( yī)只只不折不扣的迁徙鸟( niǎo)。书中记录的虽是些陈年( nián)旧事,但那山、那梁、那壑里( lǐ)的层林、梯田、塘堰、树木、磨( mó)盘、晒场、放牛场、火把、煤油( yóu)灯、小人书、儿歌、风筝、晨露( lù)、山雾、夕阳、禾苗、乡音……犹如( rú)一剂剂疗治“相思病”的良( liáng)药,勾起了人们对故乡的( de)回味和咀嚼,让人欲罢不( bù)能。作者把寄托乡愁的四( sì)篇文章《不灭的灯火》《封沟( gōu)堰》《课外书》和《我的春节》收( shōu)录成集,希望这些文字如( rú)夏季一样蓬蓬勃勃, 生机( jī)盎然,展现出来,引起更多( duō)人的共鸣。作者简介作家( jiā)廖伯逊,四川人,曾出版长( zhǎng)篇小说《失落》、长篇报告文( wén)学《河南·江油:大河情怀》、散( sàn)文集《不灭的灯火》。其中,《河( hé)南·江油:大河情怀》获四川( chuān)省“五个一工程”特别奖。主( zhǔ)播简介主播:小倩,喜马拉( lā)雅优质朗读者。在有声的( de)天地里乘风破浪,让人生( shēng)还有无限可能。欢迎订阅( yuè)、关注、评论和分享本专辑( jí)哦。
62.67K
2周前